- 药王山石刻
- 在陕西耀县城东1.5公里。
药王山唐名磐玉山,宋、金、元、明各代均称五台山。
海拔约1.100米。
由五个小峰联聚而成,高而不险,卑而不夷,翠柏葱蔚,庙宇鳞比。
据现存金大定九年(1169年)重刻《耀州华原五台山孙真人祠记》及明乔世宁编《五台山志》载,”东曰瑞应台,南曰起云台,西曰升仙台,北曰显化台,中曰齐天台,五山对药王山峙,预平如台”。
五台山之称药王山,与唐医学家孙思逸有关。
孙京兆华原(今耀县)人。
曾撰《千金要方》等书多种。
明隆庆六年(1572年)把他所著的药书,刻于五通碑石,置于山上,自此通称为药王山。
山上共有历代碑石一百余通,绝大部分都与孙思邈有关,其中张僧妙、姚伯多二碑,最为珍贵。
另有隋,唐时石窟七龛以及北魏至唐造像碑多通。
碑石已整理展览。
山上有元代的建筑庙宇,屋内墙壁尚有当时的壁画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